“以前守着绿水青山发愁,现在知道怎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了。”赣州市第一期“乡村CEO”培训班学员、信丰县小江镇中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赖春梅兴奋地分享着学习带来的转变。如今的中兴村,在她的带领下,以“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打出整村运营“组合拳”。通过发展稻稻虾产业和开发龙之梦欢乐谷景区旅游点,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带动200余人就业,户均增收超2000元,获评信丰县“村集体经济奔跑村”。中兴村的美丽蝶变,正是赣州市开展“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而赖春梅的成长,更是赣州培育“乡村CEO”推动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破解发展瓶颈
让“操盘手”掌舵乡村运营
“乡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乡村CEO’,推进乡村运营是关键一招。”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晖说。“乡村CEO”作为乡村发展的“规划师”和乡村运营的“操盘手”,能有效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增收创收,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剩余66%在培育机制上,赣州市大胆创新,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赣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紧密合作,探索出“集中授课+驻村实践+交流互访”三维培育模式,精准破解“学用脱节”难题。理论学习阶段,坚持“实用为王”原则,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乡村运营实战导师及本地乡土能人授课。课程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乡村建设规划、电商直播、运营实操等,让学员系统掌握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乡村运营知识。在驻村实践和互访环节,学员深入乡村运营一线实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互学互鉴,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全程跟踪指导,及时为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成效显著
从“流量”到“增量”的乡村变革
经过系统培训后,“乡村CEO”们将所学所悟充分运用到各自乡村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为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在大余县池江镇,学员王颖汉熟练运用短视频和直播等自媒体手段,把村里的特产美食销往全国各地。“通过培训,我不仅学会了更多网络营销技巧,更懂得了如何抓住流量。有了流量和信息传播,家乡的好景好人好产品才能走出去,在外的人才资源和好项目也能走进来。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直播带货为村民销售了几万斤蔬菜,真正把流量转化成了销量。下一步,我们村计划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统一种植品种和要求,甚至争取开展深加工。”王颖汉信心满满地说道。而在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村,学员陈开敏充分挖掘当地茶产业优势,全力推动建设茶旅融合园村村。他整合茶园资源,打造集茶叶采摘、制作体验、乡村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游客漫步茶园,采摘嫩绿新芽,参与茶叶炒制过程,沉浸式感受茶文化魅力。茶旅融合项目的发展,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让茶香飘出深山,带动园村村走上致富快车道。
这些“乡村CEO”们不仅自身成绩斐然,还积极带动本地村民共同致富。他们通过订单农业、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引导村民融入产业链,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长”,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展望未来
全链条机制注入振兴 “活水”
目前,赣州市建立“全程跟踪、定期评估”的“乡村CEO”培育机制,积极推动学员将思路转化为项目。今年,赣州市已举办“乡村CEO”培训班两期,培养的108名“乡村CEO”已在各地乡村发挥作用。以大余县为例,“乡村CEO”学员所在村新增就业岗位超百个,落地烫皮加工、民宿经营、乡村旅游等十余项特色产业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10%以上。“‘乡村CEO’不仅带富了村子,更带活了人心。”下一步,赣州市将深化市县乡村协同联动,加快建立健全“乡村CEO”“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让乡村的“好颜值”加快转变为“高产值”。
发布于:北京市免息配资炒股,实盘杠杆配资平台,汇鑫投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