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你要创业,首要问题是什么?不是钱,不是点子,而是“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把这句话翻译成创业大白话就是:谁是我产品的铁杆粉丝?谁是我要抢过来的用户?谁是我的盟友?谁是我的竞争对手?我到底该围着谁转?我该依靠谁才能成功?
你产品做出来,不可能卖给所有人。你资源有限,不可能讨好所有人。你必须做选择,必须划分出你的“阶级”,然后决定“依靠谁、团结谁、争取谁、打击谁”。这篇文章,就是教你这个方法的。
第一步:给你的创业战场做一次“阶级分析”
你别觉得“阶级”这词敏感,在创业里,它就是根据利益关系、态度和行为,把你生态圈里的所有人和组织,进行一次彻底的战略分层。分清楚了,你才知道刀往哪里砍,钱往哪里花,笑该给谁看。
1. 你的“核心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盘,生存的命根子
他们是谁?
“种子用户”里的“超级用户”: 不是所有早期用户都算。是那些用了你产品后眼睛发光,会主动给你提建议(甚至骂你,但骂得特别在点子上),会疯狂向身边人安利你的产品,离了你这产品他就浑身难受的那群人。他们是你的“自己人”。
“命运合伙人”而不仅仅是“员工”: 那些不仅仅是为了工资跟你干,而是真心相信你做的事,愿意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事业,愿意为此牺牲短期利益、陪你熬夜加班、一起扛事的核心团队成员。他们是你的“红军战士”。
对应教员原文: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他们特别能战斗。”
创业活用法则——紧紧依靠,无限投资:
怎么找到他们?
对于用户: 别只看数据(日活、留存),要深入 做定性研究。谁在你的社群里最活跃?谁写的用户反馈最长最走心?谁在社交媒体上@你夸你?直接给他们打电话,约咖啡,深度访谈。找到那批让你产品“不可或缺”的人。
对于团队: “事上见”。公司遇到坎了,谁眉头都不皱一下跟你一起跳坑?谁在没人要求的情况下,主动去想怎么把产品做得更好?谁在抱怨的时候,说的是“我们该怎么办”而不是“你该怎么办”?
怎么对待他们?
把他们当“祖宗”供着(对用户): 你的产品迭代、功能开发,必须优先满足他们的核心痛点。建立最直接的沟通渠道(比如核心用户VIP群,你老板本人必须在里面)。定期组织线下见面会,听他们吐槽。他们提的靠谱建议,做了之后要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更新日志里感谢他们。让他们有极强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比如小米最初的100个MIUI内测用户,就是它的“核心无产阶级”,小米成功了,这群人密不可分。
把他们当“合伙人”对待(对团队): 光画大饼是不够的,必须分享胜利果实(股权、期权、高额奖金)。信息要透明,公司什么情况、为什么这么决策,要跟他们说清楚。要给他们足够的授权和空间去发挥。保护他们,别让公司内部的“歪风邪气”和“官僚流程”伤到他们。他们的成功,就是公司的成功。
2. 你的“半无产阶级”——最广大的同盟军,增长的引擎
他们是谁?
“普通但忠诚”的用户: 喜欢你的产品,经常用,也愿意付费,但不会像“超级用户”那样狂热安利。他们是你的基本盘,是稳定收入的来源。
“关键合作伙伴”: 你的上游供应商、下游渠道商、经销商。你们的利益在“把市场做大”这一点上是高度一致的,但在“利润怎么分”上可能有博弈。他们是你的“地方武装”。
“互补型盟友”: 业务不直接竞争,但目标客户群高度重合,可以一起搞事情的兄弟公司。比如,你做高端健身餐的,和那个做高端瑜伽馆的,就是天然盟友。
对应教员原文: 贫农“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是“革命的广大的同盟军”。
创业活用法则——努力团结,共赢合作:
怎么找到他们?
用户数据里,那些复购率高、但互动率一般的,就是你的“普通忠诚用户”。
在行业里多混圈子,看看谁的产品和你的能形成互补,谁的渠道能帮你触达更多用户。
怎么对待他们?
对于用户: 用会员体系、积分制度、定期活动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忠诚度,努力把他们中的一部分“升级”成“超级用户”。让他们感觉到“老客户”的优待。
对于合作伙伴和盟友: 找到明确的共赢点,用利益和契约把大家捆绑在一起。比如:“我的产品放在你的渠道卖,我给你独家折扣,但你得给我主推位。”“我们俩一起做个‘买健身餐送瑜伽体验课’的联合套餐,收益分成。” 平时多走动,维护好关系,但心里要清楚,关系的基石是共同利益,所以要把合作模式设计得大家都有的赚。
3. 你的“小资产阶级”——摇摆的大多数,市场的主体
他们是谁?
“摇摆用户”: 最大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你的产品有点兴趣,也可能试用过,但忠诚度为零。哪个品牌有促销、有热点、广告打得更猛,他们就跑去找谁。他们是市场份额里最大的那块肥肉,也是竞争对手最容易抢走的人。
“普通员工”: 公司里的大部分人。他们是来上班拿工资的,公司的愿景听听就好,核心利益是自己的薪资、成长和舒服。公司前景好,他们干劲足;公司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开始更新简历。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对应教员原文: 小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都“对革命采取怀疑的态度”,需要我们去“说服和争取”。
创业活用法则——积极争取,有效引导:
怎么对待他们?
对于摇摆用户: 这是你市场营销费用主要投入的地方!你要通过:
品牌轰炸: 打广告、做营销事件,让他们记住你。
促销钩子: 新人优惠、节日大促、打折券,把他们从竞争对手那里“勾引”过来。
降低试用门槛: 提供免费试用、体验装,让他们“上车”再说。
你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把他们从“摇摆”变成“忠诚”,再从“忠诚”变成“超级”。这是一个“ 漏斗”,你需要不断往里灌入新的流量。
对于普通员工:
清晰的激励: 要把绩效考核、奖金、晋升通道弄得明明白白,让他们的个人利益和公司业绩强绑定。干得好,就能多拿钱、能升职。
文化建设: 通过培训、团建、内部宣传,减少他们的“摇摆性”,增加归属感和稳定性。虽然他们不是核心合伙人,但他们是执行力的基础,队伍不能散,人心不能乱。
管理效率: 用流程和制度来管理他们,而不是单纯靠理想。让他们在清晰的指令下,高效地完成工作。
4. 你的“敌人”和“竞争对手”——斗争的对象,改革的阻力
他们是谁?
“直接竞争对手”: 和你做一模一样业务,抢同一批用户的公司。这是你的头号敌人。
“替代品竞争者”: 看起来不一样,但解决了用户同一个底层需求。比如,你的敌人不是其他咖啡馆,而是奶茶店、功能饮料、甚至用户“休息一下”的这个需求本身。
“内部的落后力量”: 公司发展起来后,那些阻碍创新的旧流程、官僚主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思想。这些是“内部的敌人”,需要不断“革命”。
对应教员原文: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的敌人”。
创业活用法则——认清对手,精准斗争:
怎么分析他们?
深度调研: 像毛主席当年搞农村调查一样,把你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价、模式、用户评价、优劣势摸得门清。甚至可以去当一下他们的用户、“卧底”一下他们的社群。
找到命门: 他们的用户最大的抱怨是什么?那就是你的机会!他们哪个环节成本最高?那可能就是你可以用新模式颠覆的地方。
怎么对待他们?
斗争的核心是“争夺用户”,而不是“搞死对手”: 你的所有策略,应该是更好地服务用户,而不是去骂对手。你产品更好、体验更爽、价格更优,用户自然用脚投票。这才是阳谋。
集中优势兵力,打击一点: 你资源少,不要全面开战。找到对手最强的地方(往往也是他投入最大、转身最慢的地方),或者他最弱的地方,集中你全部力量,打穿它。比如,对手强在品牌营销,但售后很烂。那你就在服务上做到极致,打出“服务天花板”的标签,把这一个点打透。
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 在特定时期,可以和你的“互补型盟友”甚至次要竞争对手,暂时联合,共同对抗市场里的那个“巨无霸”。先把市场老大拉下马,大家再各凭本事。
坚决进行“内部革命”: 要对自己狠一点。定期审视公司内部有哪些流程、制度、人已经变得“官僚化”、“低效化”,成了阻碍。要敢于改革,甚至“削藩”,保持组织的敏捷和战斗力。
第二步:运用“阶级分析”法,制定你的创业战略
分析完了不是放在那里好看的,要用来指导行动。
定位你的“革命根据地”(市场定位): 你的“核心无产阶级”(超级用户)聚集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你的根据地。先别想着解放全中国,先在一个细分领域、一个垂直人群里做到第一,活下来,站稳脚跟。你的所有产品设计和早期营销,都必须围绕这个根据地来做。
明确你的“革命口号”(价值主张): 你的口号要说给谁听?首先是说给“核心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听的,要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这个口号必须直击痛点,清晰明了地告诉别人“你为什么牛逼”。比如,你的口号是“最快”、“最便宜”、“设计最美”、“服务最贴心”,这直接对应了不同“阶级”用户的需求。
分配你的“革命资源”(资金/人力/时间):
50%以上的资源,应该投入到服务和巩固你的“核心无产阶级”上(比如:产品极致优化、深度用户运营)。
30%的资源,投入到团结和拓展“半无产阶级”上(比如:渠道建设、合作伙伴关系维护)。
15%的资源,投入到争取“小资产阶级”上(比如:市场广告、促销活动)。
5%的资源,用来监控和应对“竞争对手”。
动态调整你的“阶级政策”: 市场是变的,人是变的。你要定期重新做这个“阶级分析”。
昨天的“摇摆用户”,可能因为你的一个爆款功能,变成了今天的“忠诚用户”。
昨天的“合作伙伴”,可能因为业务转型,变成了明天的“直接竞争对手”。
公司大了,一些“核心老臣”可能动力不足,变成了“内部的落后力量”,需要你去做工作甚至“动手术”。
举个实战例子:假设你创业做一款“极致体验的办公椅”
核心无产阶级: 那些长期受腰痛困扰、愿意为健康花大价钱的程序员、设计师、作家。他们是你产品的疯狂爱好者,天天在群里给你提各种改进意见。
半无产阶级:
忠诚用户: 所有买了你椅子的公司白领。
合作伙伴: 高端人体工学产品代理商、大型企业的采购部门(集中采购)、知名的职场/健康类关键意见领袖。
小资产阶级(摇摆群体): 所有觉得现在椅子还行但没那么舒服,看到广告有点心动但又觉得价格小贵的潜在用户。
敌人/竞争对手:
直接竞争对手: 其他高端人体工学椅品牌。
替代品竞争者: 便宜的普通办公椅、站立办公桌、甚至是“下班多运动”这个概念。
内部敌人: 可能以后是“觉得自己已经是行业老大可以躺平了”的思想。
你的战略:
紧紧依靠核心: 把所有核心用户拉进一个“产品共创群”,老板和产品总监亲自运营。他们提的靠谱建议,快速迭代到产品中。出新颜色或者新款,先给他们内部价测试。
团结同盟: 给代理商足够有竞争力的利润空间和培训支持。和企业采购签战略协议,给出有竞争力的集团采购价。和意见领袖合作,不是简单给钱,而是送椅子给他们长期体验,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分享。
争取摇摆用户: 投信息流广告,主打“拯救你的老腰”这种痛点。搞“30天无理由退货”活动,降低他们的决策门槛。在电商大促期间,拿出有竞争力的折扣。
斗争竞争对手:
不直接攻击其他品牌“贵”,而是强调自己“更懂本地人身形”、“售后服务更快更贴心”(找准差异化优势)。
宣传“一把好椅子比下班盲目运动更能保护你的脊椎”这个概念(对抗替代品)。
公司内部永远保持“创业第一天”的心态,不断挑战自己:“我们的椅子还能不能更好?成本还能不能更低?”
兄弟,创业就是一场现代版的“革命”。教员的这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给你提供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无比强大的战略分析框架和思维模型。
它的核心就是:放弃幻想,准备斗争。不要试图讨好所有人,而是清醒地分析你生态里的所有力量,找到谁是你真正的依靠,谁是你需要团结的,谁是你需要教育和争取的,谁是你必须斗争的。然后,分配你有限的资源,制定精准的策略,动态地调整你的战术。
用这套方法,你就能从“看什么都模糊”的创业小白,变成一个“看什么都清晰”的战略家。你能清楚地知道,你的刀该往哪里砍,你的糖该发给谁吃。
这才是真正的“活学活用”,这才是能让你在创业九死一生中,增加那一点“生”的几率的大智慧。现在,就拿起这个工具,去分析一下你的创业项目吧!
免息配资炒股,实盘杠杆配资平台,汇鑫投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