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粉笔还没写完,后排那对小情侣已经上演了一出青春偶像剧。
别问我当时啥表情,反正我的心跳比他们的动作还要快。
教室里那股暧昧味道,比早读课的牛奶味还浓。
手里的粉笔头差点当场跳楼,写出来的字一抖,连自己都想打个马赛克。
偷笑声像针扎,谁说课堂安静?
其实,安静只是气氛的假象,热闹都在底下桌子上拱来拱去。
讲真,这种桥段,我以为只会出现在《小欢喜》或者B站鬼畜视频里。
结果,主角直接空降到我课上。
那一刻,我真有点明白什么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十秒钟,仿佛开了五倍速。
我的脑子里疯狂闪回,想起上学期那个电竞少年,课堂上音量开到最大,手机一摔,家长来了直接给我上了一课“什么叫做教育的自尊心”。
我那时候才知道,老师这行,分分钟考验你能不能活成弹簧面条——软硬都得有,弹性还得拉满。
回过神来,铃声响了,大部队撤离,我还得装作淡定地叫住“男女主角”,送他们去王老师那里。
王老师是那种能熬夜批卷子也能和家长掰扯心理健康的狠角色。
她听完我的汇报,叹口气,像极了球场上主教练看到后卫失误后的那个表情。
隔壁职高前阵子刚有人翻栏杆想“离场”,结果被保安拉了回来。
你说老师每天是教书?
更像危机公关。
这个行业的“关键词”,不是粉笔和课本,而是“情绪管理”和“事故预防”。
这几年,校园里的剧情比世界杯还精彩。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高光时刻”会落在谁头上。
上课睡觉的,传纸条的,玩手机的,公开撒糖的,随时都有新剧本。
老师嘛,就像替补席上的老将,啥都得会,啥都不能炸。
你能说不管?
那你就等着领导和家长来“组团开会”吧。
你要真较真,分分钟上热搜,成了“负面教材”。
班里那个女生小雨,父母常年在外,自己租房子,早上第一个到教室,晚自习关灯最后一个走。
她有次考砸了,趴桌上,眼泪噼里啪啦。
我陪着讲题,借她笔记。
后来她考进步了,送我一个苹果,怯生生地说“老师,谢谢你没放弃我”。
那场面,比送外卖小哥雨中送餐还要暖。
你问我图啥?
可能就图这一口人情味。
哪怕白天被气得后背发凉,晚上回家还得当“情绪回收站”。
但第二天又会被学生的一个眼神,一句谢谢,拉回讲台。
教书这些年,见过的奇葩操作比体育圈的“骚操作”还多。
你以为NBA全明星赛才有逆转?
课上随时能见到。
比如某明星恋情被曝光,网友们一边喊着“影响未成年”,一边追着热搜不放。
舆论有时候就像放大镜,专挑别人的芝麻事,自己家里的西瓜烂了都懒得看。
讲台前的老师,永远在夹缝里求生存。
管多了说你不近人情,管少了说你不负责任,领导和家长的“连环call”,比球场上的全场紧逼还难防。
说回那节课。
小情侣分开后,周围同学也都安分了。
我松了口气,赶紧把剩下的例题讲完。
下课时,手心全是汗,脑子里还在复盘刚才的现场。
其实,谁不是在泥潭里抓着小船往前划?
你以为老师就喜欢做“背景板”?
那是因为没人愿意做主角。
做主角,得扛下所有锅。
前有家长后有领导,左有同事右有学生,谁都想你两头讨好,结果你连自己都快忘了。
有时候我也想,教育到底图什么?
学生心理问题年年上涨,老师离职率越来越高,这数据摆在那儿,说不累都是骗人的。
可你真要扔下这摊子,心里又有点不甘。
每次看到班里那些还愿意努力的孩子,我就觉得,哪怕再难,也不能让他们觉得世界只有冷漠和随便。
体育圈也是一样。
明星场外一举一动,动辄就有百万流量围观。
有人在意成绩,有人只看八卦。
教室和球场,其实都一样——谁都想做主角,谁都怕被放大镜盯着。
你说豪门子弟生活低调,网友一边酸一边扒。
说到底,信息社会下,普通人的烦恼和“顶流”的麻烦,其实差不多。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和那些在球场上拼命的运动员,其实没啥两样。
偶尔也会有高光时刻,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泥里打滚。
粉笔断了还能换,心累了只能自己慢慢修。
你问我累不累?
有时候真想直接投降,可是转头一看,还有一群孩子在等你给他们递个台阶。
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哭笑不得的课堂名场面?
或者哪次被生活“绝杀”后还能笑出来?
留言聊聊呗,毕竟,谁说只有体育场上才有逆转,教室里的每一天,都是一场没有剧本的决赛。
免息配资炒股,实盘杠杆配资平台,汇鑫投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